返回目录
单本杂阿含经(24部)

杂阿含经(27经)

附吴魏二录

[3](一)

[0493a07]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萨国。多比丘俱行往竹中。一竹中止。行[4]止[阿-可+聚]中柏树间。在时佃家婆罗门。姓为蒲卢。一竹外多犁者共会饭。能五百犁。是时佛念日尚早。今居前一竹中行到佃家。多犁者饭时会。佛便至佃家饭会处。佃家见佛从来已见为说如是。我为自犁自种。已自犁自种为食。卿具谭行者。可犁可种。已犁已种当食。佛报佃家说如是。我亦犁亦种。已犁已种食。佃家报佛如是。虽佛说如是。我为犁为种。已犁已种食。我不见卿种具若牛若槅若辕若[5]扠[6]邓。但言佃家种从后说绝。我不见种具。说种具令我知种。佛报。信为种。行为水。慧为牛。惭为犁。心为[*]邓。意为金。身守口守食为垄。至诚治不止为竟。精进不舍槅行行为安隐。行不复还已行无有忧。如是已种从是致甘露。如是种一切从苦得脱。便佃家满器饭至佛上。真佛能佃实佛大佃。愿取我饭哀故。佛报说如是。已说经故不可食。行者自知是法已问。佛说经常法如是。增法不必从是望道。但结尽疑索意止。是饭食饮供养祠如是。地入与中大福。婆罗门复白佛。[7]我今为是食与谁。佛报如是。无有世间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一切令是饭食不能得消。但佛亦得道者。持是饭行。至无有虫水便投中。若空地无有草掘埋。婆罗门已受佛言便行。无有虫水投中。已投中烟出燃沸大沸作声。譬喻如揣铁赤叶铁一日在火烧。便投水便热[8]出[9]滊出沸大沸有声。如是已婆罗门持饭着水中。便烟出然沸大沸作声。婆罗门惊怖毛起。便持头面着佛足作礼言。我可从佛得作沙门。离恶受教[10]诫从佛受行。佛言。可净行道已。从是婆罗门从佛受教[*]诫竟。佛法到得不着道。佛说如是。

[11](二)

[0493b12]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生闻婆罗门。到佛已到为问佛起居。一处坐已。一处坐生闻。为佛说如是。闻佛说。是但应与我布施。不可与奇布施。与我布施大福。与奇布施不大福。但与我弟子布施。[12]莫与奇弟子布施。与我弟子布施[13]大福。与奇弟子布施不大福。若如是说者。为如是为与我布施。[14]与我弟子布施为大福。设如是说者为不骂佛不论议。为是佛言。不如说不。为法说不。不犯法不。为无有得长短不。佛告婆罗门。若人说佛说如是。但与我布施莫与奇。与我弟子布施莫与奇。与我弟子布施大福。与奇弟子布施福少。如是言不如言。为说我论议。亦不如言亦非法诸有法论议。何以故。我不说如是为与我布施莫与奇。至如上说。若有说如是。便坏三倒道。布施家坏福。受者坏德。亦自坏意。若有[15]荡釜亦[*]荡[16]杅器。人持至园中弃园中意生。若园中虫从食令虫身安隐从是活。从是因缘我说能致福。何复问与人。我但说。与持戒者福大。不持戒者福少。婆罗门报佛。我亦说如是。持戒者福大。不持戒者福少。一切应与布施随可意。不持戒者少福。持戒者福大。若黑白亦赤黄亦所行孔雀牛鸽亦尔所是身案本从生。态力从聚。善恶从出。但案行莫视色人亦如是所有身生。亦道人亦城中人佃家亦担死人种。是为各有身从是生。持戒者能得度世。与是为大福。痴不及者不闻难受与是少福。莫事不知者。但事知者多[17]慧道弟子。道弟子多信有枝根本。有因缘从因缘上天。有因缘从因缘堕恶道。有因缘从因缘度世。如是皆从因缘。便生闻婆罗门从[18]坐起。持头面着佛足下。从今为归佛持戒。佛说如是。

[19](三)

[0493c16]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阿-可+桑][阿-可+(曷-人+乂)]闍壮年婆罗门。至佛所。已至与佛共相问。已问一处坐。已坐为问佛。如是持何等分别观恶人。佛报言。譬喻恶人如月。复问佛。若人欲分别慧人持何等观。譬喻慧人如月。复问佛。何等为不慧人如月。譬喻二十九日。月明亦减色亦减。方亦减见亦减。[20]在中夜过为减行。有时月为一切索尽。不复现如月尽时。愚痴亦如是。为从所得道者。闻经教[*]诫慧信已得。不奉行不受听不着心。舍离教不着行。便信减戒减闻减施减慧减中夜过亡。是婆罗门有一时令所愚人者。一切尽一切不现所得好法。譬如月尽时二十九日。如是见愚痴者譬喻月。复问佛。欲知慧者行说。譬喻月十五日明亦增方亦增见亦增。复一时为月一切增具止。十五日时亦如是。慧者所道德言如法行便得信。从得信听事着意不舍离。所教合聚。便得增信增戒增闻增施增慧增高。敢言便中夜增满。亦有一时增所。是智慧者一切行得具足所行净教[*]诫。譬喻月十五日明月时至。明慧人见如是。婆罗门。譬喻月从移说绝辞。譬如月明在中行。一切天下星宿从明所胜。信闻者亦尔。能布施无有悭。难舍世间一切为从布施明。譬如雷鸣云[1]电俱多含水洒地。信闻者亦如是。能布施无有悭。便从饮食满设说复与。便有名闻声如天雨堕。便多福汔与者得。如雨珍宝谷。名闻亦[2]得天上。已有德行后世在天上。便[阿-可+桑][3][阿-可+(曷-人+乂)]。闍从[*]坐起。持头面着佛足礼。从今受佛教[*]诫行。佛说如是。

[4](四)

[0494a17]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一时佛在优[5]堕罗国。河名[6]屈然。在边尼拘类树适得道时自念。人行道一挈令行者。从忧懑苦不可意。能得度灭亦致正法。何等为正法。为四意止。何等为四意止。若比丘身身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能离外身身身相观止。内身外身身身相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能离痛意法亦如是。若行者从四意离。便从行法离。已从行法离便从行道离。已从行道离便离甘露。离甘露已便不得度生老死忧恼。亦不得离苦。亦不得要。若行者有四意止能度。便能受得道者行。已能受得道者行便能得道。已得道便能灭老病死忧恼。便能得度苦。亦得要梵。便知我所念。譬如健人[7]申臂屈复[*]申。梵如是从天上止我前。已止便说我如是如佛念如佛言。道一挈令得清净。令得离忧懑苦不可意。能得度灭能致正法。能致四意止。身身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离。外身身身相观止。内身外身身身相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能离。痛意法亦如是。若行者从四意离便从法行离。已从法行离便从行道离。已从行道离便离甘露。已离甘露便不得离生老死忧[8]恼。亦不得离苦。亦不得苦。要是为知是行方便。

[0494b14] 鴈足在水中一挈 令[9]自佛说我正行 但受是言当为使自计 为一挈生死忧要 出道教为哀故 已上头得度世亦从是 今度后度亦从是 是本清净无为 亦从是生老死尽 从若干法受依行 是道眼者说 佛说如是。

[10](五)

[0494b20]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自梵自明夜亦明梵往至佛在时佛火神足行在时。自梵念。是尚早至佛见。今佛亦火神足行令我今居前。到俱披犁比丘调达部。便自梵至俱披犁比丘调达部。已到为告俱披犁调达部。如是俱披犁俱披犁为持好意向舍利弗目[11]干连比丘。亦余慧行道者俱披犁调达部便言。卿为谁。梵言。我为梵。俱披犁调达部报言。佛说卿阿那含不。梵言是。俱披犁调达部报言。何因缘得来到是间。便梵思惟念。是何以无有悲意。便自梵说是绝。

[0494c03] 不可量欲量 为是故世间少慧 不可量欲作量 如是世间自覆盖。

[0494c05] 便梵行至佛已到为佛足下礼一处止。已一处止。自梵为佛说。是我为自光明。夜亦已明为至佛。已至是时火神足行。我便思惟念。尚早至见佛。我已到见佛火神足。我便念令我居前。行俱披犁比丘调达部。我为便至俱披犁比丘调达部。已至俱披犁比丘调达部。我便告。俱披犁俱披犁。持好心向舍利弗目[*]干连比丘。亦同道行者。便言。卿为谁。我言梵。便报我。佛说卿阿那[12]含不。我言是。便报若何因缘得来到是。我便思惟念。咄是何以无有悲意。

[0494c16] 不可量欲量 是故世间少慧 不可量说量 世间人意计我自知。

[0494c18] 佛便说。俱披犁调达部破戏亦[13]唼。是时说是绝 不可量欲量 故世间难得[*]慧 不可量说量 从是世间自覆盖 佛说如是。

(六)

[0494c21]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治生有三方便。未致利能致。已致不减。何等为三。是间比丘有治生者。晨念多方便尽力向治生。日中亦尔晡时亦尔。求多方便尽力索令有利。比丘治生三法亦如是。未得好法能得致。已得好法不减。何等为三。是[14]间诸比丘。有比丘晨时多受道思念意不离。日中晡时亦尔。多合定意受行意不离能多增道。佛说如是。

(七)

[0495a01]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竹园乌[阿-可+聚]。在是时有婆罗门名为不信重。在王舍国居。便不信重念如是。是俱谭沙门王舍国止竹园[阿-可+聚]。令我今行至俱谭沙门。俱谭沙门所说经。我当为一切却语不信。便不信重从王舍国出到佛所。是时佛为非一百众会周匝坐遍说法经。佛见不信重从远欲来。已见便止不说经。不信重已到佛问讯一处坐。已一处坐。不信重为佛说。是劝佛说经我欲[1]闻。佛报言。婆罗门不信重。

[0495a11] 重是法不应 亦不解言者 亦彼意乱者 亦悉欲诤者 若为意离诤 憙[2]者亦诤 能合恚诤 如是者能解法语。

[0495a14] 便不信重从[*]坐起。头面着佛足下礼已觉。已觉为愚为痴为不晓为不工为持恶意来。向如来无所着。如有觉欲却语不欲信。从今自悔过本守。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守本。佛说如是。

(八)

[0495a19]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舍利弗。我亦仓卒说弟子法。我亦具说。但为难得解者。舍利弗便白佛。仓卒说亦可。弟子法具说亦可。弟子法会有解者佛便告舍利弗。当学如是。身识俱外一切思想。我是是我所。憍慢使便不复有。所意解所[*]慧解。自见法自解自知得行。是身识俱外一切思想。[3]我是是我所。憍慢使不复有。若舍利弗比丘。是身识俱。亦外思想一切[*]我是是我所。憍慢使便不复有所意解得慧解。见法慧行自见自知求行止。是名为舍利弗比丘无所着漏索尽至学度世。我为是故说是言。从后说绝。

[0495b03] 度世说不致 坏欲欲思想 意不可俱尔 亦除晓睡暝 亦还结疑 观意除净 本起思惟法 已说度世慧 亦说坏痴 佛说如是。

[4](九)

[0495b07]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是身有肌肤髓血生肉含满屎尿。自视身见何等好。常有九孔恶病。常不净。常[5]洒可足惭。常与怨家合为至老死。亦与病俱。何以不[6]恶身会当堕会当败。以弃葬地中不[7]复用。为狐狼所噉。何以见不惭。谁说贪婬。如佛言。少可多自心观是。如屠[8]杅屠[9]机为骨聚。如然火如毒药痛为挠。痴人憙为喜不自知。何不畏罗网贪婬为痴哉。钱谷金银牛马奴婢人为命故求。命在呼吸本命亦自少。极寿百余岁亦苦合。观是谁为可者。如时过去便命稍少命日俱尽。如疾河水。如日月尽。命疾是过去人。命去不复还。如是为不可得人死时命去。设使若干财索天琦物。亦一切有死时对来亦不乐。亦不可厌亦不可乐。亦不可自乐。无余但自善作。无有余所自作善所自然。若以知见死当有何等人可随贪婬。设使久寿设使亡去会当死。何以意索俱[10]药。何以故。不念静极意爱[11]儿儿已死啼哭不过十日。已十日便忘之。爱儿妇亦尔。为家室亲属知识亦尔。以苦生致财物。死时人会弃。自爱身命在索弃乱。亦入土下但为阴去。生熟[12]随人如树[13]菓实。已见如是有为人意[*]随中。天下一切万物一人得不自足。若得一分当那得自厌。无有数世五乐自乐遍之。当为何等益人。已逢苦索受罪人意。为是有所益。不欲受静索为[14]蛇自身如少多亦尔。如多少亦尔。如病为大小亦苦。如骨无有肉狗得咬之不厌。如是欲狗习是亦难得。已得当多畏之是习所不久人亦堕恶。如人见梦已[15]悟。不复得贪婬。亦如是剧[16]梦为有乐。如黑虺如[17]飢肉如树[18]菓实实少[19]末多亡。为增结为恶作本道家常不用是人。在天上舍乐。亦天上色树。亦在端正如苑园。亦得天上[20]王女。已得人不厌天上五乐。今当那得天下厌。为取二百骨百骨百二十段。为筋缠。为九孔常漏。为九十三种。为百病极。为肉血和。为生革肌。为中寒热风。为屎尿。为千虫。皆从身起。中亦有千孔亦有剧。为亲已坏他。为从是不净出。从鼻中[21]涕出。从口涎唾出。从腋下流汗出。从孔处屎尿出。如是皆从身出剧。冢间死人诚可恶剧。舍后可恶剧。为所有不净种。为从是本来如金涂。余为衣故香粉脂[22]滓赤絮绀黛。为痴人见是。是乱意如画瓶如坑覆以草。人所抱爱后会悔。比丘跪拜受教如是。

(一○)

[0495c24]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听受教。佛便说。是比丘人有四因缘。贪爱有轻重从是离道。比丘。譬一人有四妇。第一妇为夫所重。坐起行步动作卧息未曾相离。沐浴庄饰饭食五乐常先与之。寒暑飢渴摩顺护视。随其所欲未曾与诤。第二妇者坐起言谈常在左右。得之者喜不得者忧。或致老病或致鬪讼。第三妇者时共会现。数相存问苦甘恣意。穷[1]困瘦极便相患厌。或相远离适相思念。第四妇者主给使令。趣走作务诸剧难苦。辄往应之而不问亦不与语。希于护视不在意中。此四妇。夫一旦有死事。当远徙去。便呼第一妇汝当随我去。第一妇报言。我不随卿。聟言。我重爱无有比。大小多少常顺汝旨。养育护汝不失汝意。为那不相随。妇言。卿虽爱重我我终不能相随。夫便恨去呼第二妇。汝当随我去。第二妇报言。卿所重爱第一妇尚不随卿。我亦终不相随。聟言。我始求汝时勤苦不可言。触寒逢暑忍飢忍渴。又更水火县官盗贼与人共诤。儇儇咋咋乃得汝耳。为那不相随。妇言卿自贪利强求[2]为我。我不求卿。何为持勤苦相语耶。夫便恨去复呼第三妇。汝当随我去。第三妇报言。我受卿恩施。送卿至城外。终不能远行到卿所至处。夫自恨如去还与第四妇共议言。我当离是国界汝随我去。第四妇报言。我本去离父母来给卿使。死生苦乐当随卿所到。此夫不能得可意所重三妇自随。但得苦丑不可意者俱去耳。佛言。上头所譬喻说一人者是人意神。第一妇者是为人之身也。人好爱其身过于第一妇。至命尽死意神随逐罪福当独远去。身[3]僵在地不肯随去。佛言。比丘不随四行不得度脱。何等为四。一者忧苦。二者习欲。三者尽空。四者消灭。诸恶道要有八行。至诚在四谛。第二妇者是人之财产。得之者喜不得者愁。至命尽时财宝续在世间。亦不自随去空坐之愁苦。第三妇者。谓父母妻子兄弟五亲知识奴婢。以生时恩爱转相思慕。至于命尽啼哭而送之到城外冢间。便弃死人各自还归。忧思不过十日。便共饮食捐忘死人。第四妇者是人意。天下无有自爱守护意者。皆放心恣意贪欲瞋恚不信正道。身死当堕恶道。或入地狱或为畜生或为饿鬼。皆快意所致也。比丘。为道当自端心正意。当去愚痴之心无愚痴之行[4]息不行恶。不行恶不受殃。不受其殃不生。不生亦不老。不老亦不病。不病亦不死。不死便得无为泥洹道。佛[5]如如说是。比丘受欢喜。

[6](一一)

[0496b14]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鸡山中。佛便告比丘。人居世间。一劫中生死。取其骨藏之。不腐不消不灭。积之与须弥山等。人或有百劫生死者或千劫生死者。尚未能得阿罗汉道泥洹。佛告比丘。人一劫中合会其骨。与须弥山等。我故现其本因缘。比丘。若曹皆当拔其本根去离本根。用是故不复生死。不复生死便得度世泥洹道。佛说如是。

(一二)

[0496b22]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须达园。佛便语比丘。比丘应唯然受佛语。佛便说色。比丘念本起苦。念非常坏。去谛观已。比丘色能谛观。若能知色本念。若能知色非常坏。若能知谛观。便色爱为去。已色爱坏便爱贪亦坏。已爱贪坏便意脱。我为说如是痛痒思想生死识。为比丘念本亦念识非常。亦当谛观。若比丘能已到谛观爱弃。已爱尽便爱贪尽。便脱生死得道。佛说如是。

(一三)

[0496c02]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我为若说恶从何所起。亦说善从何所起。比丘听念着意。比丘应唯然。恶意为何等所。色过去未来今贪起自恚畏痴。一切见恶意。是名为所恶。痛痒亦尔。思想亦尔。生死亦尔。识亦尔。如是名为从所起恶。善意为何等。色过去未来今无有见是起。无有恚无有畏无有痴。无有一切娆恶意。如是名为善意。如是名为痛痒思想生死识。佛言。我所说善恶意如是。

(一四)

[0496c12]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四意止。何等为四。在有比丘内身身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痴天下忧。外身身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痴天下忧。内外身身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痴天下忧。内痛痒痛痒[7]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外痛痒痛痒[*]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外痛痒痛痒[*]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意意意[*]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外意意意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外意意意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正法法法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外正法法法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8]内外正法法法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佛说如是四意止。佛弟子当为受行精进为得道。

[1](一五)

[0497a02]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是比丘一法。为一法相行[2]想念多作。为身得息。为意所念。所待能止无有余。但念黠行法念俱行。何等一法。为一法相习安般守意。若比丘安般守意。为习为念为多住。便身得息。意亦所念所待便止无有[3]便黠念法行满具行。是为比丘所一法。为一法相便相行相多为身得息。为意相念相待。便止无有余。但黠行法念增满行。若比丘。是一法比丘能行能使能念能多作得[4]堕道。佛说如是。

[5](一六)

[0497a13]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二力得上头道。何等为二力。谓晓制力。谓意护力。何等为晓制力者。是[6]闻有道真弟子。为是学身恶行为得恶福。今世后世我身行恶。我当自身犯。亦为娆他人所无所道人所同道。亦为犯戒。十方人亦说我恶。我亦随不吉语言。我亦身败便堕地狱中。是为身恶行谓恶福。今世恶如是。后世亦恶如是。便身恶弃为身。好念净除身[7]到不犯。如是身犯行心犯行。是名为晓制力。何等为行念力者。若所守致。若自守归。若所止念行力。谓行之自到为念[8]致求。如是名为念行力道。说之如是。比丘欢喜起作礼。

(一七)

[0497a26]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三力。何等三力。一者信力。二者精进力。三者黠力。信力为何等。在有道弟子为佛道无有能坏意。得佛恩行止。说佛如是语。如谛无所着。谛觉黠要[9]得乐天下父。如是到佛弃恶到黠行。或是名为信力。精进力为何等。在有比丘已生恶意断故。求欲行求为精进为受正意。未生恶意不便起。未生善意为求生。已法意为止不忘不减。日增日多行念满欲生求受精进制意出。是名精进力。黠力为何等。若有比丘是苦[10]习如谛知是[*]习苦是苦[*]习是苦尽是苦要受。是名为慧力。佛告比丘。比丘已闻受行如说。

[11](一八)

[0497b11]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四力。何等为四力。一者意力。二者精进力。三者不犯力。四者守力。意力为何等。若有比丘知善恶浊如至诚知。亦知犯亦知不犯。亦知可行亦知不可行。亦知非亦知增。亦知白亦知黑。亦知从得浊如谛知。是名为意力。精进力为何等。在有比丘在有浊所恶说。所犯说。所不可说。所黑说。不用进人说。如是辈为弃之。若所为浊好说。不犯说可习说可说白说所道说。如是辈浊。为行为贪欲。为行为精进。为受意为制意。是名为精进力。不犯力为何等。在有比丘为不犯身受行止。为不犯口。为不犯心受行止。是名为不犯[12]力。守力为何等。谓四辈。何等为四辈。一为摄。二为布施。三为相哀。四为相助善行。是名为守力。佛说如是。

[13](一九)

[0497b27]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人有五力令女人欺男子。何为五力。一者色。二者端正。三者多男兄弟。四者家豪。五者多财产。何等为色。谓女人不良。已不良便不欲治生。当瞋恚不欲持家。是女人自谓端正无比。自谓多男兄弟强。自[14]谓豪贵家。自谓多财产。如是女人为不良。若有女人贞良无有女色。大贞便为持两善教。已受两善教便欲治产。不欲瞋恚。便欲[15]抦持家。如是者不用端正。故为是人但心为人耳。不用多男兄弟强。不用家豪贵自贡高。不用多财产意适等耳。便为受教。已教善持之不懈。便欲治生。心和不欲瞋恚。便不弃家事。便欲治生忧持家。如是为贞良女人意。佛说如是。

[16](二○)

[0497c13]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诸不闻者不闻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闻者多闻[17]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悭者悭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布施者布施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黠者黠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痴者痴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欲者多欲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少欲者少欲俱相类[18]相聚相应相可。难持者难持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易持者易持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难给者难给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易给者易给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足者不足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足者足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守者不守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守者守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佛说比丘如是。黠人当分别是因缘。可行者当为行。不可行者当为莫行。

[19](二一)

[0497c29]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天上释为故世在人中有七愿。为如[1]至命为如求就为所从本故为释。何等为七。到命要当为父母孝。到命要当为见老为礼。当为不出[2]口[3]炎言。当为随意法语言。当为至命要不怒谗妄语。当为至命要至诚语至诚喜至诚止。常信不欺天下。当为至命要天下悭。我当为意中不随悭家中。行布施[4]放手常与所求。名好布施。布施等分为是释天王故世在人中为是七愿。说为至命要具行就为从是本释释得。从后说绝。

[0498a11] 为孝父母 姓中有老人礼 不[5]炎说随意说谗妄言弃 从悭自出谛不怒喜行言。

[0498a13] 为是故能得上天。在所人欲行是当为天上礼如是。佛说如是。

[6](二二)

[0498a15]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以爪甲头取土已取。便告比丘。比丘。知是云何何等为多爪头[7]土。何如地土多。比丘可便报。佛爪甲上土少不可比地土。无有比亦非百倍。亦非千倍。亦非万[8]倍。亦非亿倍。亦无有数。亦无有数喻亦无聚。亦不可说譬喻。是地土甚多。佛便告比丘。如是人所不知。智黠眼行如地土。如是人所为智黠眼行如爪上土。如是人所为智黠眼行。如是可学智黠眼行无有过。黠生当为自活。如是比丘欲行道者可学。佛说如是。

(二三)

[0498a26]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身为无有反[9]复。身不念恩。若有小痛因作病。举身并痛。常随意所欲得。眼与好色。耳与好声。鼻与好香。舌与美味。身与细软。养身如是。舍人坏败。身不欲度人。何以故。不尽随戒法但作罪。佛便告比丘。过世有王名为大华。欲死时说言。咄当用身作何等。养护百岁尽力如是。一死事来身便坏败。如是身为无有反复。便知是为若当用为视养。有剧如怨家。身自求罪。已得小痛便见忧态。常与最好五乐。久视之会当老病死。比丘可念而不忘是。已知是当行教人。佛教如是。

(二四)

[0498b10]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师子畜生王从自处出。已自处出便欠。已欠便视便四面观。便三反师子声行。便所意至处便行。已见有山河中深。疾过使难度。便师子在从是边河自止。便度边作识观意念。从是下到识处出已。已便下。若师子王所识直不得出便复还。复度不得复还。常欲得识处出。至死师子王不止不行不置。所识不得故亦如是。所有痴人不谛受所学[10]闻。便为人聚行说到人牵出。所痴人亦不置痴态行。亦不欲所。不谛受经所要。若如是便黠人可觉是。是我当为学经力力行。我当为学问力。我当为精观行力。我当为不放。师子王死态难出。觉少人欲为道。当学如是。佛说如是。

[11](二五)

[0498b25]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讲堂中。在时名为阿遬轮子婆罗门至佛。已至为麁恶口恶骂佛剧骂诃止。佛便为婆罗门阿遬轮子说经譬喻。若人无有恶为持恶口说向。清白行无有。恶痴人从是致殃。譬如人逆向风末尘来坌。实时婆罗门阿遬轮子。为持头面着足曰。知过受悔如痴如愚。如不解如不了名为愚痴者。为度世者。持弊恶口骂亦数谏为。佛当为愚痴人故受悔过。从今自守不复犯。佛报言。已婆罗门悔过如愚如痴如不解不了为骂如来恶喙。已见复悔自说自守后不敢犯。是道行中望增道不减。若已见自悔过自现不匿现守本不复犯。婆罗门便自归佛。[12]佛说如是。

[13](二六)

[0498c10]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时。有婆罗门名为不侵行者。至佛所与佛谈一[14]处坐。已一处坐。不侵行者向佛说如是。我名为不侵。佛报言。如名意亦尔。尔乃婆罗门应不侵。从后说绝。

 若身不侵者  口善意亦然

 如是名不侵  无所侵为奇

[0498c17] 即不侵行者从坐起。持头面着佛足下。从今持教[15]诫不复犯五戒。佛说如是。

[16](二七)佛说七处三观经

[0498c20]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呼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自证道。受生尽行道意。作可作不复来还。佛问比丘。何等为七处善为知是[17]闻比丘色如本谛知。亦知色习亦知色尽亦知色灭度行。亦知色味亦知色苦亦知色出要亦至诚。如是痛痒思想生死识如本知。识习识尽识尽受行本知。亦知识味亦知识苦亦知识出要。亦知识本至诚。何等为色如谛如。所色为四本。亦在四大亦为在四大蚖。所色本如是如本知。何等色习如本知。爱习为色习。如是色习为知。何等为色尽如至诚。知[1]爱尽为色尽。如是色尽为至诚知。何等为色行尽如至诚知。若是色为是八行谛见到谛定为八。如是色尽受行如至诚知本。何等为知色味如至诚知。所色欲生喜生欲生。如是色为味如至诚知。何等为色恼如至诚知。所色不[2]常苦转法。如是为色恼如至诚知。何等为色要[3]如至诚知。所色欲贪能解能弃欲能度欲。如是为色知要如至诚。何等为痛痒能知。六痛痒眼[4]栽痛痒。耳鼻舌身意[*]栽痛痒。如是为知痛痒。何等为痛痒习。[*]栽习为痛痒习。如是习为痛痒习。何等为痛痒尽知。[*]栽尽为痛痒尽知。如是为痛痒尽知。何等为痛痒受行。若受八行谛见到谛定意为八。如是痛痒如尽受行为道。何等为痛痒味识。是为痛痒求来可求喜。如是为痛痒识味为知。何等为痛痒恼识。所痛痒为不非败苦转法意。如是为痛痒恼识。何等为痛痒要。所痛痒欲能活为[5]爱贪能度。如是为痛痒要识[6]如谛知。何等为思想识。为身六思想。眼[*]栽思想。耳鼻舌身意[*]栽思想。如是是六识思想。何等为思想习识。[*]栽习为思想习。如是为思想习识。何等为思想尽识。尽为思想尽识。如是为思想尽识。何等为思想尽受行识。是为八行识。识[7]谛见到谛定意为八。如是尽思想受行识。何等为思想味识。所为思想因缘生乐得意喜。如是思想味识。何等为思想恼识。所为思想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思想恼识。何等为思想要识。所思想欲能解欲贪能断欲贪能自度。如是为思想要识。何等为生死识。为六身生死识。眼[*]栽生死识。耳鼻舌身意[*]栽行。如是为生死识。何等为生死习。[*]栽习为生死习识。何等为生死尽识。[*]栽尽为生死尽识。何等为生死欲尽爱行识。为是八行识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生死欲灭受行识。何等为生死味识。所为生死因缘生乐喜意。如是为生死味识。何等为生死恼识。所有生死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生死恼识。何等为生死要识。所为生死欲贪避欲贪能断欲贪能度。如是为生死要识。何等为识身六衰识。眼[*]栽识耳鼻舌身意。如是为识识。何等为识习。命字习为识习。如是习为识。何等为识尽受行为识。命字尽识。如是为尽识。何等为[8]识尽受行为识。八行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识尽欲受行如谛识。何等为识味知所识因缘故生乐生喜意。如是味生为味识知。何等为识恼识。所识为尽为苦为转。如是识恼识。何等要识。所识欲贪能治欲贪能断能度。如是为要识。如是比丘七处为觉知。何等为七。色习尽道味苦要。是五阴各有七事。何等为三观。识亦有七事。得五阴成六事。观身为一色。观五阴二。观六衰三。故言三观。比丘。能晓七处亦能三观。不久行随道。断结无有结意。脱黠会见要一证受止已。断生死竟行所作竟。不复来还堕生死得道。佛说如是。比丘欢喜受[9]行。

杂阿含经

佛说五蕴皆空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0499c08]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次苾刍。于[13]汝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是无常。白言大德。色是无常。佛言。色既无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坏苦。行苦。然我声闻。多闻弟子。执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不。不尔世尊。应知受想行识。常与无常。亦复如是。凡所有色。若过去未来现在。内外麁细。若胜若劣若远若近。悉皆无我。汝等当知。应以正智而善观察。如是所有受想行识。过去未来现在。悉应如前正智观察。若我声闻圣弟子众。观此五取蕴。知无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观已。即知世间。无能取所取。亦非转变。但由自悟而证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说此法时。五苾刍等。于诸烦恼。心得解脱。信受奉行。

[*]佛说五蕴皆空经

佛说圣法印经 (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0500a07]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听诸比丘。唯诺受教佛言。当为汝说圣法印。所应威仪。现清净行。谛听善思念之。佛言。比丘。假使有人。说不求空。不用无想。欲使兴发。至不自大禅定之业未之有也。设使有人。慕乐空法。志在无想。兴发至要。消除自大憍慢之心禅定之业此可致矣。辄如道愿。普有所见。所以者何。慕乐于空。欲得无想。无慢自大见。于慧业皆可致矣。何谓比丘圣法印者。其圣法印。所可更习。至清净见。假使比丘。处于闲居。若坐树下空闲之处。解色无常。见色本无。已解无常。解至空无。皆为[4]怳惚。无我无欲心则休息。自然清净而得解脱。是名曰空。尚未得舍憍慢自大。禅定清净所见业也。虽尔得致柔顺之定。实时辄见除诸色想声想香想以故谓言至于无想。故曰无欲。尚未得消自大憍慢。至于禅定清净见也。其心续存柔顺之定。彼则见除所有贪婬瞋恚愚痴。是故名曰无欲之定。尚未得除自大憍慢。至于禅定清净见也。心自念言。吾我起灭。从何所兴思惟解知其吾我者。所因习味分别诸识。皆从因缘而致此业。从是因缘致有神识。复自念言。此诸因缘。为有常乎为无常耶。复自念言。因缘所合致神识者。此皆无常。无有根本。此神识者。依[5]猗无常而有妄想。故有缘起十二因也。皆归于尽无常苦空毁坏别离离欲灭尽。晓了是者。乃知无本。得至降伏。消一切起。得入道行。是乃逮致除于自大无慢放逸。禅定之业。现清净行。是则名曰[6]由圣法印。清净之业。从始至终。究竟本末。佛说如是。诸比丘。闻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圣法印经

[0500b11] [7]元康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月支菩萨沙门昙法护。于酒泉演出此经。弟子竺法首笔受。令此深法普流十方大乘常光。

佛说法印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0500b21] 尔时佛在舍卫国。与苾刍众俱。是时佛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印。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时诸苾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宣说。我等乐闻。佛言。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0500c02] 复次诸苾刍。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脱门。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故。是故汝等。谛听谛受。记念思惟。如实观察。

[0500c06] 复次苾刍。若有修行者。当往林间。或居树下诸寂静处。如实观察。色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诸苾刍。诸蕴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诸蕴无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脱。正解脱已。离诸知见。是名空解脱门。

[0500c13] 复次住三摩地。观诸色境。皆悉灭尽。离诸有想。如是声香味触法。亦皆灭尽离诸有想。如是观察名为无想解脱门。入是解脱门已。即得知见清净。由是清净故。即贪瞋痴皆悉灭尽。彼灭尽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离我见及我所见。即了诸见。无所生起。无所依止。

[0500c20] 复次离我见已。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何以故。由因缘故。而生诸识。即彼因缘。及所生识。皆悉无常。以无常故。识不可得识蕴既空。无所造作。是名无作解脱门。入是解脱门已。知法究竟。于法无着。证法寂灭。

[0500c25] 佛告诸苾刍。如是名为圣法印。即是三解脱门。汝诸苾刍。若修学者。即得知见清净。时诸苾刍。闻是法已。皆大欢喜。顶礼信受。

佛说法印经

五阴譬喻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0501a07]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靡胜国。度河津见中大沫聚随水流。即告比丘言。诸比丘。譬如此大沫聚随水流。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沫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色去来现在。内外麁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病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色之性无有强。譬如比丘天雨[2]渧水一泡适起一泡即灭。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泡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痛去来现在。内外麁细好丑远近。比丘见知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病但结但伪但疮。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痛之性无有强[3]故。

[0501a22] 譬如比丘季夏盛热日中之炎。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炎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想去来现在。内外麁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是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婬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想之性无有强。

[0501a29] 譬如比丘人求良材担斧入林。见大芭蕉鸿直不曲。因断其本斩其末[4]劈其叶。理分分[5][利-禾+皮]而解之。中了无心何有牢固。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彼芭蕉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行去来现在。内外麁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知。其不有虚无不实。但婬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行之性无有强。

[0501b09] 譬如比丘幻师与幻弟子于四衢道大人众中。现若干幻化作群象群马车乘步从。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不有虚无不实无形化尽。所以者何。幻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识去来现在。内外麁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婬但结但疮但伪。非真非常为苦为空为非身为消尽。所以者何。识之性无有强。于是佛说偈言。

 沫聚喻于色  痛如水中泡

 想譬热时炎  行为若芭蕉

 夫幻喻如识  诸佛说若此

 当为观是要  熟省而思惟

 空虚之为审  不覩其有常

 欲见阴当尔  [6]真智说皆然

 三事断绝时  知身无所直

 命气[7]温[8]燸识  舍身而转逝

 当其死卧地  犹草无所知

 观其状如是  但幻而愚贪

 [9]心心为无安  亦无有牢强

 知五阴如此  比丘宜精[10]勤

 是以当昼夜  自觉念正智

 受行寂灭道  行除最安乐

[0501c03] 佛说如是比丘闻皆欢喜。

五阴譬喻经

佛说水沫所漂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0501c11] 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阿迎闍(波斯匿王所造观也)恒水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大聚沫为水所漂。世尊见已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此沫聚为恒水所漂不。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此沫聚若有目士。谛观察之思惟分别。彼人见已[12]谛观察之思惟分别。空无[13]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此水聚沫何可依怙。如是诸所有色。过去当来现在。若麁若细若远若近。彼有目士谛观察之思惟分别。彼人见已谛观察之思惟分别。空无所有无来无往。空无所有亦不坚固。此色阴有何坚固。譬如夏雨有泡现。或有生者。或有灭者。彼有目士谛观察之思惟分别。彼人已见谛观察之思惟分别。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犹如此水[14]沫有何坚固。如是此身中痛。当来过去现在。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有目士谛观察之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觉知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此[15]痛阴中有何坚固。譬若夏后日日正中。无有云曀野马炽盛。彼有目士而观察之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则觉知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此野马有何坚固。如是诸所有想。过去当来现在。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有目士而观察之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无坚固。此想阴中有何坚固。譬如有人从城郭村落出。求坚固彼器。便往大丛树中。若见芭蕉树生茂盛好。人见者欢喜。独生无枝叶。若断其根作三四段。在处皮处皮剥。却欲求实不可得。况欲得坚固。彼有目士谛观察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此芭蕉树有何坚固。如是诸所有行。过去当来现在。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有目士而观察之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觉知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此行阴有何坚固。譬如黠慧幻师及幻师弟子在众人前自现幻术。若有目士谛观察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此幻术有何坚固。如是诸所有识。过去当来现在。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有目士而谛观察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此识阴有何坚固。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色如彼聚沫  痛如彼水泡

 想如夏野马  行如芭蕉树

 识如彼幻术  最胜之所说

 若能谛观察  思惟而分别

 空亦无所有  若能作是观

 谛察此身中  大智之所说

 当灭此三法  能舍除去色

 此行亦如是  幻师不真术

[0502b05]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水沫所漂经

佛说不自守意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0502b13]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佛言。听说自守亦不自守。比丘便叉手从佛听。佛告比丘。几因缘不自守。若眼根不闭守。若眼[1]堕色识意便泆。已意泆便更苦。已更苦便不得定意。已不得定意便不知至诚。如有已不知便不见如有。已不知已不见如有。便不舍结亦不度疑。已不舍结不度疑。便属他因缘。异知已异知。便苦不安隐。如是说。耳亦尔鼻亦尔口亦尔身亦尔意亦尔。如是行名为不自守。

[0502b23] 佛复告比丘。几因缘自守。若眼根自守。止眼识不堕色意便不泆。已意不泆便更乐。已更乐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谛如有知谛如有见。已谛如知谛如见。便舍结亦度疑。便不信不至诚。便慧智。便意乐安隐。六根亦如是说。如是名为自守。所说自守不自守如是。佛说如是。皆欢喜受。

[2]佛说不自守意经

佛说满愿子经

附东晋录

[0502c08] 闻如是。一时佛游摩鸠罗无种山中。与大比丘俱。比丘五百。尔时贤者邠耨。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稽首足下叉手白佛。善哉世尊。为我且讲要法。我当奉行令身长夜安隐无极。佛言。谛听善思念之。邠耨应唯然世尊。佛告邠耨。目见好色可眼之物。所可爱乐贪欲之。耳贪好声。鼻识好香。舌知美味。身着细滑更乐可意。爱于所欲慕于贪求。假使比丘欣乐然可心处[4]其中已贪住则乐迷惑。从是致患忧恼之慼。假使邠耨比丘。目见色者。可眼之物不以欢乐。心不处中[5]恼患则除。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是为粗举要法。佛之教诲以诫勅汝。今欲所游。邠耨白佛。唯然世尊。有一国名首那和兰([6]晋曰所闻欲胜)。欲游彼国。佛言。彼国凶恶志怀麁[7][麸-夫+黄]。不能柔和喜鬪乱人。假使彼国异心凶人骂詈毁辱。当云何乎。假使彼国异心恶人骂詈辱我。我当心念。爱我敬我尚原赦我手不[8]推我。佛言。假使[9]扠汝当奈之何。邠耨白曰。当心念言。尚复爱我敬我贤善柔和。不以瓦石而打掷我。佛言。假使以瓦石打掷汝。当奈之何。邠耨白曰。其国人善仁和温雅。不以刀杖伤击我身。佛言。假使刀杖伤击汝身。当奈之何。邠耨白曰。我当念言。其国[1]人善柔和温雅。不以利刀害我身命。佛言。假使利刀害汝身命。当奈之何。邠耨白曰。我当心念言。身有六情为之所患。厌身众[2]恼不净流出。求刀为食志唯在[3]味。[4]入于[5]寂然以刀为食。佛言。善哉邠耨。汝能堪任以是比像。调顺寂然忍辱仁贤。处于彼国随意所欲。于是邠耨即从[6]坐起。稽首佛足右遶三匝。自诣其室。即夜盖藏床卧[7]安眠。明晨着衣持鉢往诣彼国。寻在其国于一夏中教化劝立。[8]请清信士凡五百人。清信女五百人。兴于寺舍五百。[9]窟室床榻五百。及法坐具被枕各各五百。化五百人皆为沙门。在于其岁证三达寻灭度。灭度未久。诸比丘众无央数千。往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在一面。俱白佛言。有一比丘名曰邠耨。佛为粗举说其要法。今已灭度已来未久。为何所获得何证乎。佛言。诸比丘。彼族姓子已兴三达证得六通。谛观顺法无与等者。不与余事唯讲法典。诸漏[10]已尽无复尘垢。已度想念脱于智慧。现在于法极达诸通。证具足。于生死已断。称[11]举梵行所作已办。鲜名色本诸慧无[12]生。圣智具足已得罗汉。于时世尊莫不称誉咨嗟无极邠耨文陀尼子。佛说如是。比丘莫不欢喜。

佛说满愿子经

佛说转法轮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0503b05]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15]奈国鹿野树下坐。时有千比丘诸天神。皆大会[16]侧塞空中。于是有自然法轮。飞来当佛前转。佛以手抚轮曰。[17]止往者吾从无数劫来。为名色转[18]受苦无量。今者痴爱之意已止。漏结之情已解。诸根已定生死已断。不复转于五道也。轮即[19]止。于是佛告诸比丘。世间有二事堕边行。行道弟子舍家者。终身不当与从事。何等二。一为念在贪欲无清净志。二为[20]猗着[21]身爱不能精进。是故退边行。不得值佛道德[22]具人。若此比丘不念贪欲着身爱行。可得受中。如来最正觉得眼得慧。从两边度自致泥洹。何谓受中。谓受八直之道。一曰正见。二曰正思。三曰正言。四曰正行。五曰正命。六曰正治。七曰正[23]志。八曰正定。若诸比丘本[24]末闻道。当已知甚苦为真谛。已一心受眼受禅思受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当知甚苦[25]习尽为真谛。已受眼观禅思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如是尽真谛。何谓为苦。谓生老苦病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所爱别苦求不得苦。要从五阴受盛为苦。何谓苦[*]习。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不离在在贪憙。欲爱色爱不色之爱。是[*]习为苦。何谓苦尽。谓觉从爱复有所乐。婬念不[26]受。不念无余无婬。舍之无复禅。如是为[*]习尽。何谓苦[*]习尽欲受道。谓受行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苦[*]习尽受道真谛也。

[0503c03] 又是比丘苦为真谛。苦由[*]习为真谛。苦[*]习尽为真谛。苦[*]习尽欲受道为真谛。若本在昔未闻是法者。当受眼观禅行受慧见受觉念令意得解。若令在斯未闻是四谛法者。当受道眼受禅思受慧觉令意[27]行解。若诸在彼不得闻是四谛法者。亦当受眼受禅受慧受觉令意得解。是为四谛三转合十二事。知而未净者吾不与也。一切世间诸天人民若梵若魔沙门梵志。自知证已受行戒定慧解[28]度知见成。是为四极。是生后不复有。长离世间无复忧患。佛说是时。贤者阿若拘邻等及八[29]千姟天。皆远尘离垢诸法眼生。其千比丘漏尽意解皆得[30]阿罗汉。及上诸[*]习法应当尽者一切皆转。众祐法轮声三转。诸天世间在法地者莫不遍闻。至[31]于第一四天王忉利天[32]焰天兜术天不骄乐天化应声天。至诸梵界须臾遍闻。尔时佛界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皆大震动。是为佛众祐。始于波罗[33]奈以无上法轮转未转者。照无数度诸天人从是得道。佛说是已。皆大欢喜。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三转法轮经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0504a07]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此苦圣谛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集苦灭顺苦灭道圣谛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12] 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14]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16]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20] 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22]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24]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26] 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0504a28] 汝等苾刍。若我于此四圣谛法未了三转十二相者。眼智明觉皆不得生。我则不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不能证得无上菩提。

[0504b03] 汝等苾刍。由我于此四圣谛法解了三转十二相故。眼智明觉皆悉得生。乃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便能证得无上菩提。

[0504b07]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具寿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佛告憍陈如。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世尊。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善逝。由憍陈如解了法故。因此即名阿若憍陈如(阿若是解了义)。

[0504b12] 是时地居药叉闻佛说已。出大音声。告人天曰。仁等当知。佛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广说三转十二行相法轮。由此能于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为大饶益。令同梵行者速至安隐涅槃之处。人天增盛阿苏罗减少。由彼药叉作如是告。虚空诸天四大王众皆悉闻知。如是展转于剎那顷尽六欲天。须臾之间乃至梵天普闻其响。梵众闻已复皆遍告广说如前。因名此经为三转法轮。时五苾刍及人天等。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佛说三转法轮经

佛说相应可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0504b29] 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比丘即到。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不闻者不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闻者多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贪婬者贪婬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贪婬者不贪婬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瞋恚者瞋恚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瞋恚者不瞋恚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愚痴者愚痴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慧者慧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布施者布施者俱相[4]类相聚相应相可。悭贪者悭贪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少欲者少欲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欲者多欲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持戒者不持戒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持戒者持戒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难给者难给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易给者易给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知足者不知足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知足者知足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自守者不自守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自守者自守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佛说。比丘。如是慧人当分别是因缘。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莫行。佛说如是。比丘受[5]行着意。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八正道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0504c29]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

[0505a04] 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布施信礼信祠信善恶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谛行信谛受。今世后世自黠得证自成。便相告说是为谛见。

[0505a08] 第二谛念为何等。所意弃欲弃家不瞋恚怒不相侵。[1]是为谛念。

[0505a10] 第三谛语为何等。不两舌不传语不恶骂不妄语。是为谛语。

[0505a12] 第四谛行为何等。不杀盗婬。是为谛行。

[0505a13] 第五谛受为何等。是闻有道弟子法求不可非法。饭食床卧病瘦正法求不可非法。是为谛受。

[0505a16] 第六谛治为何等。生死意共合行所精进行出力因缘[2]行。乃精进不厌意持。是为谛治。

[0505a18] 第七谛意为何等。生死行合意念向意念不妄不共意求。是名为谛意。

[0505a20] 第八谛定为何等。生死意合念止相止护已止聚止。不可为。不作所有罪。不堕中[3]庭。是名为谛定。

[0505a23] 比丘。所有道弟子。当受是八种行谛道。如说行可得道八行觉。谛见者信布施后世得具福。信礼者见沙门道人作礼福。信祠者悬缯烧香散花然灯。信所行十善是为自然得福。信父母者信孝顺。信天下道人者喜受经。信求道者为行道。信谛行者断恶意。信谛受者不犯戒。今世后世自黠为得黠。能教人得证。自成者能成人。能成他人便相告说。是名为谛见知。如是便自脱亦脱他人。

[0505b03] 第二谛念所意起者为失意。欲弃家者为念道。不瞋恚怒者为忍辱。不相侵者当正意。

[0505b05] 第三谛语者。不恶骂不犯口四过。但说至诚道品谛要。

[0505b07] 第四谛行者不杀盗婬而行诚信。

[0505b08] 第五[4]谛不堕贪者。但求一衣一食为贱[5]医。

[0505b09] 第六谛治者为向三十七品经。

[0505b10] 第七谛意者日增三十七品经不离意。

[0505b11] 第八[*]谛止者不[6]忘因缘。止者常还意护。已止者一切无所犯。聚止者得福道。佛说如是。皆欢喜受。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难提释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0505b21] 闻如是。一时佛行在俱舍梨国。树名尼拘类。是时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9]便难提释闻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难提释已闻如是。便到佛所。已到为佛足礼便坐一处。已坐难提释白佛言。如是我闻。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10]已夏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我闻是即愁忧。所食不觉味。诸方不分别。所闻善法不复念。所作世间业不复着。所以者何。甚久乃复得见佛并[11]清净行比丘。难提释言已竟。佛便报难提。释难提。若见我身若不见我身。若见清净行比丘。若不见清净行比丘。常当行内五法。何等五。一者意常当有信舍不信意。二者常当清净行舍不清净行。三者常当乐布施舍悭贪。四者常当有慧舍痴。五者常当多闻莫乐不闻。难提。是为内五事。已当复有六念。何等六。一念佛。二念法。三念比丘僧。四念戒。五念施与。六念天。

[0505c15] 难提。若慧弟子念佛诸德。佛为有是。为如来。为无所着。为一切觉。为神行足。为已快。为有无量。为无有上。为男子师。为法御者。为天人师。为觉有是。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为自慧证身生处已尽。为已着清净行。所为当自识。但有是身从后不受。难提。是时慧弟子意不着贪欲。不着瞋恚。不着愚痴。便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义便得法便见法便大乐喜。已喜便生乐。从乐便身灭。身已灭便得安隐。已得安隐便得定。从定便如知如见。是为苦谛。是为[12]习。是为尽。是为苦灭向道者谛。难提。若慧弟子在邪中为直念。有恨意便为舍。意有所着便不受。是为慧弟子乐道迹。为常念佛德。

[0505c29] 难提。若慧弟子念法德佛所说。大为安隐为可见。为无时可相授。可得持慧者[1]钻。可得出可饱。可依从法得离所处。难提。是时慧弟子意不着贪欲。不着瞋恚。不着愚痴。便为直念。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义便得法便见法便大乐喜。已喜便生乐。从乐便身灭。身已灭便得安隐意。从安隐便得定。从定便如知如见。是为苦谛。是为[2]习。是为尽。是为苦灭向道者谛。难提。若慧弟子在邪中为直念。有恨意便为舍。意有所着便不受。是为慧弟子乐道迹。为常念法德。

[0506a11] 难提。若慧弟子念比丘聚德。佛众弟子为有清净。为有定。为有脱。为有脱见慧。为有行。为有所得。为是世间福田。少施得福无有量。若众中有须陀洹。为信有须陀洹。若众有斯陀含。为信有斯陀含。若众有阿那含。为信有阿那含。若众有阿罗汉。为信有阿罗汉。是为男子四双贤者八辈人中第一人中之刚。为人师。为人中。应受恭敬者。是为三界中最人。难提。是时慧弟子意不着贪欲。不着瞋恚不着愚痴。便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义便得法便见法便大乐喜。已喜便生乐。从乐便身灭。身已灭便得安隐意。从安隐便得定。从定便如知如见。是为苦谛是为[*]习。是为尽。是为苦灭向道者谛。难提。若慧男子在邪中为直念。有恨意便为舍。意有所着便不受。是为慧弟子乐道迹。为常念比丘聚德。难提。若慧弟子自念戒德。佛所施戒不可犯不可轻不可毁不可弄不可试。慧者从戒得定。从定便离[3]爱。意不着世间。譬如石破终不复合。难提。是时慧弟子意不着贪欲。不着瞋恚。不着愚痴。便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义便得法便见法便大乐喜。已喜便生乐。从乐便身灭。身已灭便得安隐意。从安隐便得定。从定便如知如见。是为苦谛。是为[*]习。是为尽。是为苦灭向道者谛。难提。若慧弟子在邪中为直念。有恨意便为舍。意有所着便不受。是为慧弟子乐道迹。为常念戒德。难提。若慧弟子自念施与之德。快哉我已得作人。于悭贪之中能自拔。无有嫉之意。为常乐与为信所与。后必当得少施所得无量从施得无为。难提。是时慧弟子意不着贪欲。不着瞋恚。不着愚痴。便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义便得法便见法便大乐喜。已喜便生乐。从乐便身灭。身已灭便得安隐意。从安隐便得定。从定便如知如见。是为苦谛。是为[*]习。是为尽。是为苦灭向道者谛。难提。若慧弟子在邪中为直念。有恨意便为舍。意有所着便不受。是为慧弟子乐道迹。为常念施与之德。

[0506b21] 难提。若慧弟子念诸天德。第一照头摩赖。第二忉利。第三[4]艳。第四兜术。第五泥慢罗提。第六般泥迷陀惒舍惒提。若从信若从清净若从闻若从施若从慧。各有行得上是六天。我亦能行五法。若信戒闻施慧。从是因缘得生天上。难提。是时慧弟子意。不着贪欲。不着瞋恚。不着愚痴。便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义便得法便见法便大乐喜。已喜便生乐。从乐便身灭。身已灭便得安隐意。从安隐便得定。从定便如知如见。是为苦谛是为[*]习。是为尽是为苦灭向道者谛。难提。若慧弟子在邪中为直念。有恨意便为舍。意有所着便不受。是为慧弟子乐道迹。为常念诸天德。佛说如是。难提释大欢喜受。着意常行是六念。起[5]坐持头面着佛足礼。

[*]佛说难提释经

佛说马有三相经 (出杂阿含别译)

后汉沙门支曜译

[0506c14]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诸比丘。善马有三相用入官可给御。中王意得名为官马。何等为三相。一者有善马意自能走。二者有力。三者端正好色。是为三相。善马中入官。善人亦有三相。自得善意名闻亦豪。举人敬难之。可受人礼能福天下。何等为三相。有善人得意能走有力有端正色。何等为善人得意能走。有善人得意是苦如有知。为是[8]习。为是尽败。为是道识。如是善人得意为走。何等为善人得意为力。为有弊恶态当为断尽力求之。精进求者意弃恶。未起弊恶态不复起。未起善意当为起。已起善意当为止不忘减稍稍增多。行意俱善行尽力求。制意弃恶。如是善人得力。何等为善人得意有色端正。是[9]间有善人得意避五乐避弊恶。能到四弃得行。如是善人得意有色。是为三因缘谛行。善人得意名闻为能主举人难之。可取礼天下如是。佛说如是。

佛说马有三相经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出杂阿含别译)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0507a10]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多比丘僧俱。佛告诸比丘。马有弊恶态八。何等八。一态者解覉缰时便掣车欲走。二态者驾车跳[3][跳-兆+梁]欲啮人。三态者便举前两脚掣车走。四态者便蹹车軨。五态者便人立持轭摩挱车却行。六态者便傍行邪走。七态者便掣车驰走。得浊泥抵止住不复行。八态者悬[4][笐-〦+(兜-儿)]馁之熟视不肯食。其主牵去欲驾之。遽[5]唅噏噬欲食不能得食。佛言。人亦有弊恶态八。何等为八。一态者闻说经便走不欲听。如马解覉缰掣车走时。二态者闻说经意不解不知语所趣向。便瞋跳[*][跳-兆+梁]不欲闻。如马驾车时跳[*][跳-兆+梁]欲啮人时。三态者闻说经便逆不受。如马举前两脚掣车走时四态者闻说经便骂。如马蹹车軨时五态者闻说经。便起去如马人。立持轭摩挱车却行时。六态者闻说经不肯听[卑*页]头邪视耳语。如马傍行邪走时。七态者闻说经便欲穷难。问之不能相应答。便死抵妄语。如马得浊泥便止不复行时。八态者闻说经不肯听。反念[6]婬泆多求不欲听受。死[7]入恶道时。乃遽欲学问行道。亦不能复得行道。如马悬[*][笐-〦+(兜-儿)]餧之熟视不肯食。其主牵去欲驾之。乃遽唅噏噬亦不得食。佛言。我说马八态。恶人亦有八恶态如是。诸比丘闻经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佛说戒德香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0507b14]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贤者阿难闲居独思。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是三品香唯随风香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贤者阿难独处思惟于义所归不知所趣。即从坐起往诣佛所。稽首[8]佛足下[9]长跪叉手[10]而白佛言。我独处思惟。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此三品香唯能随风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诚如汝问。有香真正随风逆风。阿难白佛。愿闻其[11]香佛言。若于郡国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十善身不杀盗[12]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嫉[13]妬恚痴。孝顺父母奉事[14]三尊。仁慈道德威仪礼节。东方无数沙门梵志歌颂其德。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沙门梵志咸歌其德。某郡国土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15]奉行十善敬事三宝。孝顺仁慈道德恩义不失礼节。是香名曰随风逆风靡不周。照十方宣德一切蒙赖。佛时颂曰。

 虽有美香花  不能逆风熏

 不息名栴檀  众雨一切香

 志性能和雅  尔乃逆风香

 正士名丈夫  普熏于十方

 木[16]蜜及栴檀  青莲诸雨香

 一切此众香  戒香最无上

 是等清净[17]者  所行无放逸

 不知魔径路  不见所归趣

 此道至永安  此道最无上

 所获断秽源  降伏绝魔网

 用上佛道堂  升无穷之慧

 以此宣[18]经义  除去一切弊

[0507c16] 佛告阿难。是香所布[19]不碍须弥山川天地。不碍四种地水火风。通达八极上下亦然。无穷之界咸歌其德。一身不杀[20]生。世世长寿。其命无[21]横。不盗窃者。世世富饶又不[22]妄遗财宝。常存施为道根。不[23]婬色者。[24]人不犯[25]妻。所在化生莲华之中。不妄言者。口气香好言[26]辄信之。不两舌者。家常和合无[27]有别离。不恶口者。其舌常好言辞辩通。不绮[28]语者。人闻其言莫不谘受宣用为珍。不嫉妬者。世世所生众人所敬。不瞋恚者。世世端正人见欢[29]喜。除愚痴者。所生智慧靡不谘请。舍于邪见常住正道。从行所得各自然生。故当弃邪从其真妙。佛说如是。时诸比丘闻之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戒德香经

佛说戒香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0508a10]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尊者阿难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当启问。唯愿世尊为我解说。我见世间有三种香。所谓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种香遍一切处。有风而闻。无风亦闻。其香云何。

[0508a17]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勿作是言。谓此三种之香。遍一切处有风而闻无风亦闻。此三种香有风无风遍一切处而非得闻。阿难。汝今欲闻普遍香者。应当谛听。为汝宣说。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乐闻。唯愿宣说。

[0508a22] 佛告阿难。有风无风香遍十方者。世间若有近事男近事女。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婬不妄及不饮酒。是近事男近事女。如是戒香遍闻十方。而彼十方咸皆称赞。而作是言。于某城中有如是近事男女。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婬不妄及不饮酒等。具此戒法。是人获如是之香。有风无风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而得爱敬。

[0508b01]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世间所有诸花果  乃至沈檀龙麝香

 如是等香非遍闻  唯闻戒香遍一切

 [2]旃檀欝金与苏合  优鉢罗并摩隷花

 如是诸妙花香中  唯有戒香而最上

 所有世间沈檀等  其香微少非遍闻

 若人持佛净戒香  诸天普闻皆爱敬

 如是具足清净戒  乃至常行诸善法

 是人能解世间缚  所有诸魔常远离

[0508b10] 尔时尊者阿难及比丘众。闻佛语已。欢喜信受。礼佛而退。

佛说戒香经

佛说鸯掘摩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众俱。舍卫城中有异梵志,博综三经无所疑滞,具畅五典所问即对,精生讲肆莫不禀仰,国老谘诹群儒宗焉,门徒济济有五百人。上首弟子名鸯掘摩(晋曰指鬘),仪干刚猛力超壮士,手能接飞走先奔马,聪慧才辩志性和雅,安详敏达一无疑碍,色像第一师所嘉异,室主钦敬候夫出处,往造指鬘而谓之曰:“观尔颜彩有堂堂之容,推步年齿相觉不殊,宁可同欢接所娱乎?”指鬘闻之慞惶怖惧,毛衣起竖跪而答曰:“夫人比母师则当父,猥垂斯教仪不敢许,心所不甘甚非法也。”师妇又曰:“饥者与食渴给水浆有何非法,寒施温衣热惠清凉有何非法,裸露复之危厄救之有何非法?”指鬘答曰:“赴趣患急宽济穷顿实无非法。夫人母也,师之所重,随淫着色慢犯非宜,如蛇蝘体服毒褒。”师室闻之即怀愧恨,归自总灭裂衣裳,郁金黄面佯愁委卧。时,夫行还,问曰:“何故有何不善,谁相嬲触?”室人谮曰,君常所叹聪慧弟子,柔仁贞洁履行无阙,君旦不在来见牵掣,欲肆逆慢。妾不顺从,而被陵侮摧捽委顿,是以受辱不能自起。“师闻怅然意怀盛怒,欲加楚罚掠治奸暴,虑之雄霸非力所伏,退欲静默深惟不道,秽染闺合上下失序,进退沈吟将如之何?乃咿悒叹曰:“当微改常倒教而教,教使杀人限至于百,各贯一指以鬘其额,杀人之罪罪莫大焉,不加楚酷必就辜戮,现受危没没堕地狱,不可释置纵使滋甚也。”于是师命指鬘而告曰:“卿之聪慧所学周密,升堂入室精生无首,唯之一艺未施行耳。”指鬘进曰:“愿闻所告。”

师曰:“欲速成者宜执利剑,晨于四衢躬杀百人,人取一指以为傅饰,至于日中使百指满,设勤奉遵,则道德备矣。”便以剑授。指鬘受剑闻告愕惧,心怀愁戚,设违教旨非孝弟子,顺而行之畏陷失理,奉剑而退垂泪言曰:“净修梵行则梵志法,孝养父母则梵志法,修为众善则梵志法,不邪正归则梵志法,柔和仁惠则梵志法,弘慈四等则梵志,法得五神通则梵志法,超上梵天则梵志法,今暴伐杀非法失理,踌躇懊恼当如之何?”即诣前树四衢路侧,悲怒激愤恶鬼助祸,耗乱其心瞋目喷咤,四顾远视如鬼师子,如虎狼兽跳腾驰踊,色貌可畏行者四集,悉当趣城即奋长剑多所杀害,莫不迸怖值无遗脱,去来往返而无觉者。无数之众称怨悲叫,入趣王宫告有逆贼,遮截要路害人不少,唯愿天王,为民除患。

时,诸比丘入城分卫见诸告者,恐怖如是,分卫还出饭食毕讫,往诣佛所稽首足下白世尊曰:“见国人众诣王宫门,告大逆贼名曰指鬘,手执利剑多所危害,体掌污血路无行人。”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且止,吾往救之。”佛从坐起寻到其所,道逢刍牧荷负载乘,佃居民众白世尊曰:“大圣所凑勿由斯路,前有逆贼四徼道断,取杀狼藉唯改所从,又且独步无侍卫故也。”世尊告曰:“设使三界尽为寇虏吾不省录,况一贼乎?”指鬘之母怪子不归,时至不食惧必当饥,赍饷出城就而饷之,日欲向中百指未满,恐日移昳道业不具,欲还害母以充其数。佛念指鬘若害母者,在不中止罪不可救,佛便忽然住立其前。时鸯掘摩见佛舍母,如师子步往迎世尊,心自念言:“十人百人见我驰迸不敢当也,吾常奋威纵横自恣,况此沙门独身而至,今我规图必剿其命。”即执剑趣佛不能自前,竭力奔走亦不能到,则心念曰:“我跳度江河解诸系缚,投捭勇猛曾无匹敌,重关固塞无不开阖,而此沙门徐步裁动我走不及,殚尽威势永不摩近?”指鬘谓佛:“沙门且止。”佛告逆贼:“吾止已来其日久矣,但汝未止。”时鸯掘摩遥以偈颂曰:

  “寂志语何谓  自云已停跱  斯言何所趣  以我为不止
   今佛云何立  谓身行不住  反以我若兹  愿说解此义。”
于是世尊为指鬘颂偈,而告之曰:
  “指鬘听佛住  世尊除君过  汝走无智想  吾定尔不止
   吾安住三脱  乐法修梵行  汝独驱痴想  怀害今未止
   大圣无极慧  赞寂于四衢  寻闻所说罪  听采咏法义。”

于是指鬘心即开悟,弃剑稽首自投于地:“唯愿世尊,恕我迷谬,兴害集指念欲见道,侥赖慈化乞原罪舋,垂哀接济得使出家受成就戒。”佛则授之即为沙门。

尔时世尊威神巍巍,智慧光明结加趺坐,贤者指鬘翼从左右,还至只树给孤独园。指鬘蒙化众佑所信,诸尊弟子亦共摄持,其族姓子,下须发者则被法服,以家之信舍家为道,具足究竟无上梵行,得六通证生死已断,称举净德所作已办,解名色本即得应真。时,王波私匿(晋号和悦),与四部众象马步骑,严驾出征欲讨秽逆,其身疲弊而被尘土,过诣佛所稽首足下,佛问王曰:“从何所来身被尘土?”王白佛言:“唯然世尊,有大逆贼名鸯掘摩,凶暴怀害断四徼道,手执严刃伤杀人民,今故匡勒四部之众欲出讨捕。”是时指鬘在于会中,去佛不远,佛告王曰:“指鬘在此,已除须发今为比丘,本与云何?”王白佛言:“已志于道无如之何,当尽形寿给其衣食卧起床坐病瘦医药。”又问世尊:“唯然大圣,凶害逆人焉得至道履行寂义乎,今为安在?”佛告王曰:“近在斯坐。”王遥见之,心即怀惧衣毛为竖。佛言:“大王,莫恐莫懅,今以仁贤无复逆意。”王造礼之谓曰:“贤者,是指鬘乎?”答曰:“是也。”王又问曰:“仁姓为何?”曰:“奇角氏。”又问:“何谓奇角氏?”曰:“父本姓。”王曰:“唯奇角子受吾供养,衣食床卧病瘦医药各尽形寿。”即然所供。王以获许稽首辞还,叹世尊曰:“能调诸不调,能成诸未成,安住垂大慈,无所不开道,消伏患逆使充法会,亦令[黍-禾+利]庶逮斯调定。我国多事意欲请退。”佛告:“便去,从志所奉。“王礼佛足稽首而归。

尔时贤者指鬘,处于闲居服五纳衣,明旦持钵入舍卫城普行分卫。见有诸家怀妊女人,月满产难心归怙之,问指鬘曰:”欲何至趣?唯蒙救济。”指鬘得供出城食毕,澡竟去器独坐加敬,诣佛稽首白世尊曰:“我朝晨旦着衣持钵入城分卫,见有女人临月欲产,产难恐惧求见救护。“佛告指鬘:”汝便速往谓女人曰:[如指鬘言至诚不虚,从生已来未尝杀生,审如是者,姊当寻生安隐无患。]“指鬘白佛:“我作众罪不可称计,发九十九人一不满百,而发此言岂非两舌乎?”世尊告曰:“前生异世今生不同,是则至诚不为妄语,如斯用时救彼女厄。”即奉圣旨往到女所,如佛言曰:“如我至诚所言不虚,从生以来未曾杀生,审如是者,当令大姊安隐在产。”所言未竟女寻娩躯儿亦获安。

尔时指鬘入舍卫城,群小童黻见之分卫,或瓦石掷或以箭射,或刀斫刺或杖捶击。贤者指鬘,破头伤体衣服破裂还诣佛所稽首足下起于佛前,颂曰:

  “我前本为贼  指鬘名普闻  大渊以枯竭  则归命正觉
   斯以成忍辱  逮佛开化众  听经常以时  是故无踬碍
   今已归命佛  受真谛法戒  逮得三通达  则顺诸佛教
   昔暴怀凶毒  多伤众类命  虽古多所危  吾今名无害
   身口所犯过  志怀杀害心  其不危他余  未曾遭诸厄
   又复无过去  持其法寂然  应受凶暴名  自调成仁贤
   以才一调定  如钩调诸象  如来成就我  无剑亦无杖
   其前为放逸  然后能自制  彼明照于世  由日出于云
   假使犯众恶  不断众善德  彼明照于世  由云消日出
   若新学比丘  勤修于佛教  其明照于世  如月盛满时
   其有犯众罪  当归于恶道  不复难诸患  服食无所着
   亦不求于生  未曾会德死  唯须待时日  心常志于定
   如是鸯掘摩  已得成罗汉  在佛世尊前  口自颂斯偈。”


佛说如是,贤者指鬘及诸比丘众,闻经欢喜奉行。

佛说鸯掘摩经

佛说鸯崛髻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到时,着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时,众多比丘入舍卫城乞食,闻王波斯匿宫门外,有众多人民各携手啼哭唤呼,便作是说:“于此国土有大恶贼名鸯崛髻,杀害人民暴虐无慈心,村落居止不得宁息,城廓亦不得宁息,人民亦不得宁息,杀害人民各取一指用作华髻,以是故名曰鸯崛髻。愿王当降伏此人。”时,众多比丘,从舍卫城乞食已过,食后摄衣鉢澡手洗足,以尼师檀着肩上,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时,诸比丘白世尊言:“我等众多比丘,到时,着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便闻拘婆罗王在宫门外,有众多人民携手啼哭,便作是说:[今境界中有大贼名鸯崛髻,杀害人民至各取一指用作花髻,以是故名曰鸯崛髻,愿当降伏彼。]”

时,世尊从比丘闻,即从坐起若鸯崛髻居三处,世尊便往彼所。时,有众人担薪负草及耕田人,有行路人诣世尊所,语世尊言:“沙门,莫从此道行,所以然者?此道中有鸯崛髻,杀害人民,无有慈心于众生,城廓村落皆为彼人所害。彼杀人以指作花髻,触娆世尊,诸有沙门人民之类从此道行者,十人共集然后得过,或二十人或三十人或四十人,或五十人,或百人或千人,然后得过,彼鸯崛髻从意所欲皆取食之。”时,世尊遂便前行无退转意。时,鸯崛髻遥见世尊来,见已便作是念:“诸有人民欲来过此道者,十人共集至,或千人然后得过,随意所欲而杀害之,然此沙门独来无伴,我今当取杀之。”时,鸯崛髻即拔腰剑往至世尊所。时,世尊遥见鸯崛髻来,便复道还。时,鸯崛髻走逐世尊尽其力势欲及世尊,然不能及。时,鸯崛髻便作是念:“我走能逮象,亦能及马,亦能及车,亦能及暴恶牛,亦能及人,然此沙门行亦不疾,然尽其力势不能及?”时,鸯崛髻遥语世尊言:“住,住,沙门。”世尊告曰:“我久自住,然汝不住。”时,鸯崛髻便说此偈:

  沙门行言住  谓我言不住   沙门说此义  自住我不住?
尔时,世尊语鸯崛髻言:“汝听我所说我住,汝不住义。”时,便说偈言:
  世尊常自住  一切蒙其恩   汝自杀害心  亦不避恶行
尔时,鸯崛髻便作是念:“我今作恶行耶?”时,鸯崛髻,便说偈言:
  于我发慈心  沙门说此偈   即时舍腰剑  五体归命佛
  头面而礼足  求为作沙门   佛言来比丘  即受具足戒

诸佛世尊常法,如诸佛世尊作是言,善来比丘,即时,须发自堕犹如剃头,经七日中,若彼所着袈裟极妙细滑,若施布劫贝育越衣,则化成袈裟。世尊作是说已:“善来比丘,当修梵行于我法中,无憍慢意当尽苦源本。”时,鸯崛髻须发自堕,身着袈裟在世尊后。时,世尊将鸯崛髻在后行,从闍梨园诣只洹便就座坐。时,鸯崛髻,为诸尊长比丘所教训威仪礼节,作是教训已,所以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尽生死源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母胎,时,鸯崛髻成阿罗汉。时,尊者鸯崛髻,修阿练若行无人之处,常乞食不选择家,着五纳衣人所不利。时,王波斯匿集四部兵,集四部兵已出舍卫城,欲往杀贼鸯崛髻。时,波斯匿王便作是念:“可先往至世尊所,以此义具向世尊说,若世尊教敕者我当奉行。”

时,波斯匿王诣只洹步行至世尊所,夫刹利王种有五相,云何为五?谓盖天冠朱拂柄剑宝履屣,尽舍着一面,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波斯匿王坐已,世尊问曰:“王何故集四部兵,尘土坌衣来至我所?”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于此舍卫城有贼名鸯崛髻,杀害人民无有慈心,城廓村落皆厌患之人民分离。彼杀害人民已而取其指用作华髻,欲往杀彼人。”世尊告曰:“若今王见鸯崛髻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王欲取云何?”王报言:“当取何为?当问讯礼敬承事供养,无有害心向。然世尊,彼凶恶人无有慈心于众生类,能修沙门行耶?”时,尊者鸯崛髻,去世尊不远结加趺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时,世尊举右手示鸯崛髻处:“大王,此是贼鸯崛髻。”时,波斯匿王见鸯崛髻已,便怀恐怖衣毛皆竖。时,世尊告王波斯匿言:“大王,勿怀恐怖,自到彼所,自当与王语。”时,波斯匿王,便往至鸯崛髻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时,波斯匿王问鸯崛髻言:“尊者鸯崛髻,今名何等?”鸯崛髻答言:“大王,我名伽瞿,母名曼多耶尼。”王报言:“汝善自勉进,我今尽形寿供养尊者伽瞿,衣被饭食病瘦医药牀卧具,无所吝惜常当以法拥护。”时,波斯匿王头面礼足绕三匝,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世尊,不降伏者能降伏之,如来皆使刚强者降伏,乃不加刀杖降伏众生!我有众多事欲还国。”世尊告曰:“今正是时,随意所欲。”时,波斯匿王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绕三匝便退而去。

时,鸯崛髻,即其日着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时,鸯崛髻乞食时,见一女人怀妊,欲产未得时产,见已便作是念:“此众生甚为苦恼。”时,鸯崛髻入舍卫城乞食,食后摄衣鉢澡手洗足,以尼师檀着肩上,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时,指髻白世尊言:“我向者着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乞食时,见一女人怀妊欲产,然不得时产,见已我便作是念:[此众生类甚为苦恼!]”世尊告曰:“汝指髻,往彼女人所便语彼女人言:[诸圣所生,我从圣生以来不自忆杀害众生命!]以至诚语,使彼女人安隐得产。”尔时,指髻白世尊言:“此非于彼我有妄语耶?所以然者,我于此身杀害无数百千众生。”世尊告曰:“汝处俗时,今处圣时,不与本同。汝指髻入舍卫城于街巷作是唱令,诸贤当护五事,以何为五?不杀生、不与受、不婬、不妄语、不饮酒,所以然者?杀生之报,以刀施得刀报,盗报增益贫穷,婬报妻妇增益奸邪,妄语报众生口气臭秽,饮酒报增益众乱;往彼女人所,到已语彼女人言:[我从圣生以来,未曾忆杀害众生,以是真诚语使女人安隐得产。]”对曰:“如是,世尊。”时,指髻到时,着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于街巷作是唱令:“诸贤当护五事,至女人安隐得产。”渐往至彼女人所,到已语女人言:“我自从圣生,不自忆杀害一人命,以是真诚语使女人安隐得产。”时,指髻说是语适竟,彼女人即得产。

时,指髻食后欲出舍卫城,有一人以石打指髻身,复有一人以杖打指髻身,复有一人以刀斫指髻身体破。时,指髻头破身血,出舍卫城到世尊所。时,世尊遥见指髻来,头破血流污僧伽梨身体破,见已语言:“忍,勿发恶意,此之行报无数百千劫当入地狱中,今所受报亦不足言。”时,指髻白言:“如是,世尊,如是,如来。”时,指髻以和悦心即于佛前,说此偈言:

  我忍甚坚固  无有增减心   我今闻正法  是故不懈慢
  闻法亦坚固  好信佛法僧   亲近善知识  诸能分别法
  我曾为恶贼  名曰鸯崛髻   为水所漂溺  自归命三佛
  当归自归命  于法分别法   已得三达智  还得佛迹处
  本为放逸行  杀害众生命   今名至诚谛  不复杀害人
  身口之所行  意亦无所害   彼名为杀者  不为人所嫉
  夫年少比丘  亦应佛成佛   此明照世间  如月云雾消
  前为婬逸行  后改不复犯   此明照世间  如月云雾消
  为水所漂没  亦如被练刚   巧匠解木理  智者自修身
  或以加刀杖  或鞭缰靽[革*周] 无力亦无持  为佛所降伏
  亦不希望死  亦不希望生   自观察时节  安详不卒暴

尔时,世尊观乐指髻,便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比丘中如我弟子,有捷疾智闻法便解,所谓伽瞿比丘闻法便解?”诸比丘言:“不也,世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有捷疾智,所谓指髻比丘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鸯崛髻经

返回顶部